第1163章见到这样一种情景。李秋倒是没什么好奇怪的。似乎不达到这样才是不正常。而柴绍、秦琼、程咬金三人心中骇然。想当年,在面对着突厥的强大骑兵时。大唐的兵士就处于眼下吐蕃的状态。可是不知不觉间,这刚短短几年过去。咱们大唐的骑兵什么时候都已经强悍到如此地步了?另一边,在吐蕃大军的身后,松赞干布则是面沉如水。终于,大唐铁骑和吐蕃的骑兵经过充足距离的冲锋。眼瞧着就要到了短兵交接,白刃战的阶段。这时候,只见到大唐兵将,同时暴喝一声。“候!”随之,经过冲锋,将速度提升到了极致的幽州玄甲军。同时将手中比人长的锋利陌刀,对准了前方的敌军。而陌刀的刀柄,则是顶在了腰部盔甲特定的坚硬位置。以求稍后在剧烈的撞击过程中,手中的陌刀不至于走歪。争取一击,就刺穿面前的敌人。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唐军的前排骑兵队伍也已经冲到了吐蕃军阵之前。“杀~”伴随着这最后一声大喊,幽州玄甲军就与吐蕃骑军结结实实的对撞在了一处。在他们每个人的眼前,晃过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在他们的耳中,也是霎时间响彻着太多的声响。让他们听不清楚单一的某种声音。那种状态,就如同身前呼啸而过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一般。随着第一个点的对撞,眨眼间就有越来越多的点撞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无比狭长的,犹如青黄两色海水的交界带。而在这条交界带最中央的一条线上。所上演的景象几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唐幽州军将士们手中的锋锐陌刀,轻易刺穿了吐蕃兵士的身体。然后在巨大的惯性下,连人带马,推着他们的尸体继续冲锋。相反在吐蕃那一边。他们的兵士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刚一遭遇,对面那奇怪的狭长大刀就刺破了他们的铠甲和身体。直到他们彻底失去意识的那一刻,他们手中挥舞着的兵器,都没来得及派上用场。而就算是那些少数用自己手中的长矛刺中幽州玄甲军的身体。可是那种顿挫感,没比刺中一棵树好到哪里去。就算他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是长矛仍旧是极难寸进。在初次撞击之后。两军彻底的进入到捉对厮杀的白刃战之中。这时候,幽州玄甲军的真正战力,也已经开始展现。他们手中的陌刀,能砍,能刺,能斩,能砸。刀刃狭长,沾者及伤,灵活无比。反观他们身上穿的盔甲,坚固无比。防护能力极强。远不属于公元六百多年的这个时代应有的产物。吐蕃兵士们手中的兵器在面对这样的一种盔甲之时,就如同敲龟壳一样。怎么敲都难受。干着急。就这样,吐蕃大军砍幽州玄甲军一下,幽州军没怎么样。极难致死。反观幽州军手中的陌刀只需要轻轻一扫,吐蕃这边最少都是轻伤。太容易致命不过。如此一来,论单兵对战,吐蕃兵士处于极度的下风。这一支吐蕃大军,乃是松赞干布耗费数年功夫,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从各地奴隶中挑选出最强壮,最凶猛的,再加以训练。他们最为松赞干布得意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那种犹如野兽一般的凶残。与他们相反,幽州玄甲军的兵士,多是从大唐的流民,淳朴的幽州百姓中征兵出来。在长期的数次残酷战争的催化下,大家都已经成为了最亲的战友和亲人。这种友情和亲情,往往在这种战场上,会催发出更强的战斗力。幽州军真正的优点,除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外。那就是每个士兵之间的紧密联系,配合、互助。所以在这一片战场之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在吐蕃那边,后续赶到的士兵会嫌弃身前受伤的人多余。直接将他们拨开,扫走。没有补上一枪,送他们上路都已经是极致了。在吐蕃大军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都是奴隶,只有多杀敌,立功。才能为自己和妻儿赎身,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尤其是这一次,吐蕃赞普亲自下令。立军功者大大有赏。所以身后的那些根本不知道前方真实战况的吐蕃兵士们贪功心切。一个劲的往前冲。然后冲过来再被幽州军的将士们用手中的陌刀送走。反观大唐幽州军这边。每有同袍受伤,大家都是拼了命一般上前搭救。用自己身体去为同袍挡枪的现象,都不在少数。在吐蕃的单兵作战能力被压制,幽州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放大之下。战争的天平,直接就压倒性的向着唐军这边靠拢。战场上的厮杀,更是惨不忍睹。吐蕃和幽州军的死伤比,几乎达到了7:1,甚至是还要更高一些。尤其是罗良、薛仁贵、高侃等将领率领的几支五千人规模的精锐小队。更是如同绞肉机一般,化身钢铁洪流,肆意穿插在吐蕃的军阵之中。将吐蕃大军的阵型绞碎,切割开来。以方便后续大军的屠戮。原本,看起来还势均力敌,声势谁都不弱谁的战争场面。在遭遇的那一刻起,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唐幽州军,仅仅是用了一巴掌,就直接拧断了吐蕃大军的脖子。让他们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溃不成军,一泻千里。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像吐蕃主帅伦克尔等人,已经是彻底的傻了眼。脑子里犹如浆糊一般,浑浑噩噩,呆若木鸡。仿佛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实。
第1163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