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1 / 1)

第1157章对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奏章和劝说。李世民均是不予理会。一定要尽身为人子的义务,亲自为太上皇守孝。当年玄武门,他弑兄杀弟囚父。注定了要在史书当中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污点。在那之后,他无时无刻的都在想着尽力去粉饰、遮掩。所以在眼下这种时候,他又怎肯返回长安?再者说,虽说太子监国有诸多不妥之处。但对于大局,李世民仍是心中有数。并没有到那种非回不可的地步。眼下他最想要的,就是自己的一个孝名。可是对于这袁天罡送来的奏折,却是容不得李世民不重视。对于星象、命数、风水、气运之说,他还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对于袁天罡的卜卦之能,他更是早就耳闻。所以面对着这份奏章,李世民也是眉头紧皱,沉默、愣神了许久。......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果然如同李秋所料。太子李承乾终于是坐不住了。这几天来,他也是几番敦促下面众人去催促李秋。可人家李秋的地位摆在那里。包括高士廉在内的众人去是去了。但人家李秋就是无动于衷,碍于李秋的威望和‘淫威’,谁又敢当面多说什么?见状如此,李承乾也是心中火气越发升腾。直接不顾阻拦,离开东宫,亲自来到了尚书省政事堂。一见到太子驾到。房玄龄、刘洎、李秋、唐俭等人自然是急忙起身施礼。站起来相迎。而这时,李承乾没有说任何一句客套话。而是直接站定在李秋的近前,怒视质问:“北平王,当初可是你亲自到东宫,当着本王的面应下出使吐蕃的这份差事?”“可如今,你又为何迟迟不动身?”“你这是要居功自傲,功高震主,想要欺君是吗?”听着李承乾这一系列极具声势,透着浓浓杀气的逼问。在场众人尽皆是大惊。以前无论太子与李秋,东宫与芙蓉园如何。中间都是隔着一层纱。起码还算有着一定的节制。可是现如今,太子如此做,无异于彻底的撕破了脸。仿佛是就不准备再有任何的缓和。这对于李秋来说,自然是极其危险的一件大事。而对于这整个大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此时的李秋,倒是不像房玄龄,或是唐俭他们那样。要么紧张,要么忧虑。只是微笑着施礼说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又怎敢有丝毫的自傲与欺君之意?”“只不过臣身为尚书右仆射,所居此位太过重要。”“尤其是统管着我大唐耕种一事。”“近些时日一直没有成行,也不过是想尽量的将手中的政务安排好才是。”“既然太子殿下都亲自来催促,那臣明日就立即动身,启程。”“不知道太子殿下意下如何?”看着李秋脸上那似有似无的微笑,以及这种气定神闲,丝毫不将自己的威慑放在眼里的气质。李承乾的心中更是感到愤怒和恶心。若是可以,他真的想现在立即就将这个李秋给处死。就这种人,小小的卑贱商贾,怎么就突然间成了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就他,也配?随之,李承乾冷哼了一声,没有多说话,直接甩袖而去。留下了在场众人是目瞪口呆。在闲杂人等,包括刘洎都离开之后。房间中只剩下了房玄龄、唐俭、李秋三人。这时候唐俭终于问出了一直憋在心里的那句话。“李秋啊。”“你到底是哪里得罪了这太子?”“看他这种样子和情绪,简直就视你为不死不休的生死仇敌一般。”“这得是多大的仇怨,才能让太子达到这样一种地步?”“我总觉得,这里面肯定不对劲,大有蹊跷。”听着他的问话,李秋也是不由得皱眉。然后轻笑一声,摊了摊手。“其实我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想不明白,我以及这芙蓉园,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咱们这太子殿下。”“要说我知道的旧怨,也无非是曾经孙思邈当着陛下的面。”“断言太子这足疾无法根治,情况不太乐观。”“除此之外,好像真就没有什么了。”这时候,一旁的房玄龄眉头紧锁,微微摇了摇头。“关于太子殿下的秉性,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太子殿下绝不是那种睚眦必报,毫无心胸之人。”“而且单单就孙思邈这件事,也绝不至于让太子与你和芙蓉园交恶到如此地步。”“就如唐俭所说,这里面一定另有蹊跷才对。”“当然,眼下暂时也没时间去想这些。”“李秋啊,难道你真的打算明日就启程,出使吐蕃?”这时候,李秋伸了一个懒腰,点了点头。“这在朝中闷久了,出去走一走,透透气也是不错。”“房大人,我这一走,芙蓉园这边就要托您来帮忙照看了。”“至于我的个人安危,您且不用担心。”原本,李秋以为自己与程名振的操作足够隐秘。能瞒过绝大多数人呢。可是,他却远远低估了房玄龄做事的缜密,以及对这朝中之事的把控。这时候,在听了李秋的话后,房玄龄很是认真的点点头。“李秋啊。”“关于芙蓉园,你大可以放心。”“无论是我,还是长孙大人,王珪,都会替你照看。”“这一次你从幽州调兵过来,前往河州平叛。”“我担心军中只有将领,缺少主帅,所以就特意给你安排了两个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