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说到这里,汉王李元昌话锋一转。“当然,对于这魏王府的狼子野心,咱们也不得不去防备。”“殿下您放心。”“接下来的这段日子,咱们就让这魏王好看。”“也让他们见识一下咱们东宫这边的厉害。”“也得让他明白和清楚,这有些东西,是不该他去忌惮的。”听着李元昌的话,东宫这边的孔颖达、于志宁等人不由得皱眉。如此突兀的挑起对魏王府那边的争端,对于朝堂来说绝不是好事。但是眼下这魏王府做的也是太为过分。声势闹的这么大,如此讨圣上的宠爱。其背后的目的,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身为东宫的重臣,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辅佐太子顺利的登上皇位。但有这样一位深受圣上宠爱的嫡次子魏王,绝对是东宫众人的心头大患。这时候,对于汉王李元昌的提议,李承乾略微点了点头。带着隐怒的冷冷说道:“现如今,怕是对我东宫不恭之人,不止他一个魏王府。”“前段时间,父皇出巡命我监国之时。”“我就曾命吏部,让称心做东宫少詹事一职。”“可是直到如今,都未见到任命的文书下来。”“哼,这群人,表面上看起来对本王恭恭敬敬,无比的顺从。”“但是在背后,又有多少人肯把我这太子当回事?”“像这种人,你们都仔细记下。”“将来总有同他们算总账的时候。”看着李承乾发怒,一旁的杜正伦急忙劝慰说道:“殿下,这吏部尚书高士廉高大人,乃是娘娘之舅父,向来与我东宫交好。”“虽然平日里与我东宫交往不多。”“但也是朝堂之上,一直坚定的站在我东宫这边的人。”“这一次像殿下您亲自提及的这件事,吏部和高大人绝无拒绝之理。”“这件事我也亲自过问了一下,如今那份奏折,其实是被卡在了左仆射房玄龄那里。”一听到此,李承乾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怒气。“房玄龄?!”“他阻挠我东宫之事,怕也不止一次了吧?”“如今我受父皇之命,亲自监理朝政。”“他都敢拒之不听,果真是功勋之臣,父皇眼中的心腹红人。”这时候,与房玄龄素来交好的大儒于志宁,急忙在旁相劝。“殿下,玄龄这个人,真的是一心为公。”“也绝无对殿下您不忠、不敬之意。”“只不过他生性胆小。”“不敢担责。”“这东宫詹事一职,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贰。”“这两个职位,在东宫之中各设一人。”“重要无比。”“如今殿下您突然推举这毫无根基、背景、阅历的称心来任少詹事一职。”“这房玄龄也是为东宫和殿下为重,才不敢随意做主。”“若是换一个职位,哪怕是太子门大夫、洗马、舍人,可能都容易一些......”听着于志宁的话,太子李承乾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如今在他的心中,称心就是他的禁脔和心中逆鳞。绝不允许他人怠慢。若不是顾忌太多,他都心让称心来做这太子詹事一职。这少詹事一职,已经是他的底线。谁要是在这件事上跟自己作对,就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眼看着李承乾要迁怒到于志宁的身上。一旁的孔颖达急忙的拉了拉于志宁的衣袖。让他住嘴。同时又认真的对李承乾说,自己回头去拜访一下房玄龄那边。让他们把这件事给办了即可。这东宫少詹事一职,本就是太子身旁的职位。自然是太子殿下想用谁就用谁。......另一边,在辽东城、怀远城。这边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先是辽西和燕云城的不少百姓,被迁徙到辽东城、安市城这边。同时,在罗可心、罗良等人的主持下。辽东城、安市城的修葺,城防加固等事宜,也在快速进行着。而最为重要的隋人返乡,也已经完成了前两批,近三万人的交换。这些隋人,也是拖家带口,顺利的来到了辽东城和安市城这边。等到后续的人齐后,就一同在大军的护送下重返中原故乡。同时,他们随身带着的,还有好多隋军将士的骸骨。用他们的话说,自己如今终于回到了家乡。而当年那些死在这里的同袍们,自己也要带着他们一起回去。也能让他们叶落归根。出乎了李秋的意料。在这群隋人当中,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在滞留高句丽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也有不少人在这边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如今他们既想返回故土,又舍不得自己的妻儿。于是便偷偷的给了当地官员不少的好处。带着妻儿一起来到了辽东城和安市城。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了在辽东城和安市城就地安家。这样既能回乡祭祖,又能让自己的妻子仍处在高句丽的地域内。以后等两边的关系缓和了,说不准还能回到娘家去看一看。对于他们的这种选择,李秋等人也是能够理解。同时他们正在犯愁这两座城池人口稀少。巴不得他们能够将家落户在这两座城池当中。而此时此刻,在高句丽国都平壤城。刚刚掌控了大权的渊盖苏文,正在为国内的诸多事情而焦头烂额。尤其是在他们政变,杀害了数百名官员,又分尸了荣留王的消息传出去后。当即就有很多州府的官员和武将揭竿而起。爆发了兵乱,要缉拿反贼,为荣留王报仇。单单是应付这四处燃起的战火,渊盖苏文和他的手下都分身乏术。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精力去同李秋扯皮。
第1089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