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听到李秋的话,李道宗满是诧异的看向了他。“一年之久?”“这是什么差事?”随后,李秋也就把突厥草原上的难题同李道宗说了一下。“目前,扶州的两万余僚民,已经得到陛下恩准,迁徙到草原之上。”“可是这两万余人,对于地域辽阔的草原来说,作用甚为微小。”“所以我打算向陛下请求,效仿扶州。”“将各地经常叛乱的僚民,全部迁徙到草原上去。”“以此来增加我大唐对草原地域的掌控。”“同时对国内的这些僚民也能有一个震慑。”“让他们今后再要叛乱时也会心生忌惮。”“这个事情,别说是一年,估计就是数年也未必能完成。”“正好也能随了江夏王你的意。”听到此,李道宗心中了然的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倒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我的估计,这吐蕃看样子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了。”“你还是尽快的向朝廷上奏才是。”“就今年初叛乱的这些僚民,已经足够我们忙碌上一整年了。”秦琼这时候也是笑着说道:“道宗。”“难得在此相遇,又没有什么大事。”“这段时日咱们好好的喝上几杯。”“你呢,年节之前就离开了京师,四处平叛。”“如今正好也得此机遇放松一下,歇息几天。”随后,在秦琼的相劝下,他和李道宗跑去喝酒。李秋这边政务繁忙,估计也就只有晚上闲暇时才能陪他们一起。大概十几天之后,这次扶州城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吐蕃当面的道坞城,将格桑剩余的几百名手下全部遣送回来。交与了扶州城的唐军。而在朝廷方面,吐蕃的使臣也来到长安,按照松赞干布的意思,陈述自己的立场。无论如何,李秋之前的所有期待,均是落了空。他没有想到,这吐蕃竟然这么怂,让他毫无出师之名。至于李秋向朝廷的请求,李世民也予以恩准。命李道宗率领三万兵马,各地州府配合,专门来负责僚民北迁之事。而李秋、秦琼、云中等人,则是被催促着,尽快的返回到了长安。以免他们再生祸端。只不过,李秋他们的大军,当初只用了十二天,就一路疾行。从长安赶到了扶州。但是这回来的路上,他们竟然走了一个月之久。这期间,一直是由秦琼带着带军龟速前行。而李秋和云中两人,则是轻装上阵,绕路去了荆州那边,视察这边的耕种事宜。自己的乘龙快婿和云中公主到来,武士彟和杨夫人自然是喜出望外。摆下了盛大的宴席,为他们两人接风洗尘。酒宴之上,段仑、宋佑、马周、苏勖等人自然是全部赶了过来。场间的气氛也是好不热烈。眼下,已经进入到了夏季。春耕早就已经结束。李秋目前来看的,也只是耕种的一个大体情况。这时候,段仑亲自陪着李秋视察了多个区域。并为李秋介绍这边的情况。在武士彟的鼎力支持下,荆州、岳州、复州这三州地域内。种植新种子的耕地大概占了半数左右。其中有一半是当地的百姓在州府的倡导下,自愿耕种。剩下的有四分之一是武士彟来到这边数年时间里,带领百姓和官兵们开垦出来的官田。另外的四分之一,是马周向李秋请示的,花费银钱,从百姓手中租赁下的,最为肥沃的良田。专门由幽州来的自己人亲力打理。这也是马周留下的后手。一旦其他地域的农田出了问题,这边的大片良田就是最后的保障。这一圈走下来,李秋也看的真切。段仑、宋佑、马周等人将春耕这件事情做的非常细致,用心。就连魏王府推荐来的那个郎中苏勖,也是颇为的不错。深得段仑、宋佑、马周几人的称赞。见到他们这边如此,李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剩下的,就是等待秋收了。当即和云中一起,返回长安,在路上去同秦琼汇合。当他们终于回到长安城中后,也是受到了李世民颇为热情的欢迎。首先对于他们这一次取得的功绩,予以了肯定和奖赏。像李秋和云中两个人,这些年里,拿奖赏拿到手软。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封的。至于银财等等,他们芙蓉园中又是不缺。倒是秦琼,在尉迟敬德背后的极力推举下。李世民让他做了飞骑营副统领。之前,李世民不是下令,精选禁军中,才力骁健、善骑射者组飞骑营,共五百人。”衣五色袍,乘骏马,以虎皮为鞯。专由尉迟敬德统领。说白了,就是给尉迟敬德找一个亲近自己,打发时间的差事。眼下大唐天下大定。剩下西域等边缘战事,也再用不着柴绍、尉迟敬德等人出征。李世民也是想着让这些跟随了自己一辈子的心腹们,好好的享享福。可能这尉迟敬德也是闲来无趣,就把秦琼也给拉了来。对于此,李世民自然是欣然同意。只不过,秦琼的心里面,却是对这差事颇为的反感。本来他心中就是极其排斥,别人看待他的目光。如今被弄到了这飞骑营来养老,沐浴皇恩。那岂不是更被别人看扁?秦琼的一辈子,心中都是无比骄傲的。与老农模样,吃得喝得的尉迟敬德大为不同。不过眼下李世民都下了圣旨,他也没办法拒绝。另一边,在封赏完之后。李世民看了看李秋和云中,和蔼的说道:“这一次你们远征,皇后还是颇为担心你们的。”“一会儿你们正好到皇后那,去报个平安。”听到此,李秋和云中自然是躬身领命。当他们从李世民处走出来时,果不其然,老太监徐德早就等候在了这里。
第1065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