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1 / 1)

第1060章在扶州城外,扶州刺史等人的坟前。李秋看着墓碑,久久的静默。云中则是和火羽神鹰一起,栖身于不远处的树上。若是不仔细观瞧,没人能察觉到她的存在。这时候,秦琼也来到了李秋近前。告诉李秋,这边的军报以及关于僚人迁徙一事,都已经上报给了朝廷。扶州城这边的政务,也已经重新有序的开展。再留给这边几千兵马,大军就可以返程了。而这时,李秋看着面前的这片墓碑,却是摇了摇头。“伯父,这次扶州遇袭的罪魁祸首格桑。”“如今还被包庇在吐蕃的道坞城内。”“若是我们就这样走了,在吐蕃的支持下,他和他的一千多部下,还会卷土重来。”“这势必会给扶州城带来更大的隐患。”“同时,这吐蕃对我大唐境内之事如此挑拨,指手画脚不说。”“如今还蓄意策动格桑叛乱。”“我也总得去跟他们讨个说法才是。”秦琼此刻略有蹙眉。“这吐蕃,疆域甚广。”“兵力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之众。”“眼下我大唐四处交战,钱粮运转,国内兵力均有些捉襟见肘。”“你自己就任着尚书右仆射之职,统管整个大唐的兵部之事。”“这些事情,你比我要清楚的多。”“在这种时候,怕是不宜徒生事端,惹来新的大规模战事。”对于秦琼的话,李秋心中又何尝不知?可是,此时此刻在他的脑海中,却是有一条条讯息在不断的翻动着。以至于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接下来的做法。这吐蕃,占地面积极广。延伸至西亚,疆域至少要有三分之二个大唐那么大。身为奴隶制政权的它,军队人数甚多。军中士兵也是颇为彪悍。在唐朝初期,吐蕃在被敲打过几番后,还不举得如何。但是到了唐朝的中后期,这吐蕃却成为了这大唐最大的一个隐患。......公元754年,唐军与吐蕃大战中,主将李宓战死,十余万大军全军覆灭。吐蕃夺取巂州(西昌)、会同(会理)、台登(泸沽)、昆明(盐源),进据清溪关(大渡河南),直逼川西平原,威胁成都。......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而入,大唐守军军力不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国都长安城沦陷。......公元763年,吐蕃攻克巂州,维州、松州。......公元756年,吐蕃陷陇右所辖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6军及石堡、百谷、雕窠3城。同时又陷鄯、武、叠、宕4州。......公元761年吐蕃取秦、渭、洮、临、成、河、兰、岷、廓9州。......公元763年,吐蕃以20万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逼近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队占领长安,拥立吐蕃国舅李承宏为帝。陇右道东段的十三个州全陷入吐蕃之手。......公元777年,吐蕃攻占原州、坊州、盐州、夏州,灵州、庆州、盐州、银州、泾州。......公元786年,西州沦陷,陇右十八州全境入吐蕃。龟兹、疏勒、焉耆、于阗安西四镇也随之陷入吐蕃。李世民于贞观年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西域,彻底沦陷,归于吐蕃之手。......纵观大唐的整段历史。吐蕃对大唐造成的危害和屈辱,本质上,远胜于突厥。所以,趁着自己力所能及之时。李秋绝对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除掉吐蕃,为大唐后世人消除心腹之患的这个机会。现如今,他的命脉已经牢牢的同大唐绑在了一起。他的儿子,孙子,后人们,也将会成为大唐的官员,将领。就算是自私一点,他也不想以后自己的后世子孙,陷入于与吐蕃的战争之中。甚至是屈辱的死在吐蕃的利刃之下。于是,在整理完了自己的思绪,和对吐蕃的谋划后。李秋认真的对秦琼说道:“伯父。”“这吐蕃虽然地广,兵多,但还未看在我的眼中。”“至于这兵力,将领,粮饷,均不是问题。”“之前那般强盛的突厥如今不也成为了我大唐铁骑之下的枯骨。”“这吐蕃难道还比得过当年的突厥不成?”“我打算明天率军挺进吐蕃道坞城,让他们乖乖的把格桑等人交出来。”“若是他们仍旧对我大唐无礼和强横,我就调数万幽州玄甲军南下。”“踏平吐蕃,把这里变成我大唐之国土!”听着李秋的话,秦琼的目光中变幻着数种情绪。随后,大大出乎了李秋的意料。秦琼并没有出言进行劝阻。反而是带着一丝笑意的说道:“我老了,身上的旧伤也太重,太多。”“能够苟活都算不易,坐坐中军或许还可以。”“冲锋陷阵这种事情,怕是也无能为力。”说到这里,秦琼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别说,你小子身上倒是有点像当年陛下年轻时的野心和锐气。”“我大唐能有你这样的年轻将领接班,我们这群日渐老迈的老将们,也就放心了。”“若是你已故的岳丈罗知道了你,想必一定也会非常满意的。”......另一边,在大唐长安。李秋和秦琼报上来的捷报也由房玄龄传到了李世民的桌案前。“陛下,扶州那边传来捷报。”“李秋和秦琼等人率军清剿了所有作乱僚民的村落。”“斩杀僚民兵士六千余人,虏获僚民部族两万余人。”“算是彻底扫除了扶州这里的后患。”“同时,据李秋在奏折上所说,这一次僚民的大规模叛乱。”“确实是有吐蕃在背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