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在吴王府中。吴王李恪和宰相萧瑀,自然是也是因为李秋那边的风光而心生怒气。萧瑀连着痛斥李秋的小人得志。以及陛下宠信小人,这大唐渐有亡国之兆等等。看着萧瑀如此的动怒,偏激,吴王李恪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自己的这最后一位靠山,终究还是年纪大了,老了。而李恪他自己,也正如这萧瑀一样。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去。剩下的,将是这风雨飘摇。在以前,萧瑀虽然行事偏激,但也会自己加以控制。但如今年纪已经六旬过半。又涉及到了他已故的姐姐萧皇后之事。所以此时对李秋和朝廷的怨恨,更为显得尖锐。李恪心中都在怕,萧瑀如今在自己府中如此狂啸。一旦隔墙有耳,传到了宫中。怕是到时自己都要跟着一起受到牵连。于是乎,他也就温和的劝慰了两句。但是他的好心,却是被萧瑀所曲解。十分不满李恪对于李秋得意这件事的示弱。“呵。”“吴王啊,倘若是那李秋遭难。”“你对他示好,他或许还能对你摇摇尾巴。”“可如今,人家风头正盛,受到皇帝的恩宠日隆。”“你再这般讨好过去,想从那李秋手中要些官职出来,怕也是来不及喽。”听到萧瑀之话,李恪不由得轻叹一声。“老师,我的脾气您应该清楚。”“就算我李恪到了绝境之时,也绝不会向那等卑贱商贾而低头。”“他如今再风头正盛,再如何受到恩宠,赚再多的钱又能如何?”“一朝君子一朝臣。”“史书当中,像他这样的臣子,又有哪个得到了善终?”“而且,如今父皇日渐宠爱太子和魏王两个嫡亲儿子。”“我这个血液里流着不祥之血的庶子,父皇也是懒得去看上一眼。”“所以对于李秋手中的官位,对于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意义。”“学生之前劝慰老师息怒,也只是忧心老师您的身体。”“况且因为之前工部尚书段仑一事,父皇和朝中的很多人都对老师您心生嫌隙。”“一旦隔墙有耳,怕是对老师您不利。”听到李恪表明了心意,以及这番解释。萧瑀这才算是缓和下了脸色。“哼,关于朝中的这些人。”“又有何惧?”“自大唐开国以来,我五遭罢相。”“如今不依然又站在了宰相这个位置上?”“这做臣子的,只要胸中一口正气,心中装着陛下,装着这个大唐。”“根本就不用怕那群宵小之人。”“还有一点就是,吴王你血脉中流淌着的,那可是一半李唐,一半前朝正统皇室之血。”“何等高贵。”“又怎能是不祥之血?”“就看这太子、魏王、晋王这几个嫡亲皇子。”“跛的跛,肥的肥,软弱的软弱。”“论样貌,论身姿,论气质,论武艺,论聪敏,又有哪个比得上殿下你?”“哼,他们也不过是仗着长孙一脉的支撑罢了......”在魏王府。近来李泰的心情一直是不大好。先是因为受到了褚遂良的奏本,让李世民意识到了对魏王这边宠溺太过。甚至是都超过了东宫。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明显的在进行调整。略微的抑制魏王,恩宠东宫。随后,就是马周的御书房答对。害的东宫和魏王府全部遭难。供需用度等花费,瞬间严格起来。以后的日子,就远没有之前过的舒服了。所以,在今天岑文本抽空来到武德殿时。所见到的李泰,情绪明显是不对。“老师,听说父皇让老师您单独执掌朝廷机密事宜。”“这可是大喜事一件。”“近来看,父皇对中书令萧瑀,日渐疏远。”“若是他将来一走,老师您可就接了这宰相一职。”这时候,岑文本面色不见喜悲。仍是如同平常一样的说道:“无论是做宰相,还是做目前的中书侍郎。”“臣都是尽心为朝廷,为陛下做事。”“陛下对臣的恩宠和器重,自然也是为臣子的莫大荣耀。”“倒是殿下您,这情绪看起来似乎是有点不对。”李泰此刻略微皱眉,轻叹一声。“还不是那马周搞出来的事端。”“害得我们魏王府供需用度甚为紧张。”“现如今,开设这么多的馆舍,还有这么多的文人要供养。”“每一天的花费都是一笔大数目。”“而朝廷的供给,远远不够。”“若是这样下去,不出两年,咱们辛苦攒下的那点家底,都得搭进去。”“还有就是,之前父皇恩准我们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学士编书之时。”“我还觉得自己风光无限。”“心中也甚为骄傲。”“可如今看看人家北平王府那边,咱们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其实纵使李泰不说。岑文本也已能猜出来一个大概。于是便温和的劝慰说道:“殿下,您可能弄混了一件事。”“如今的殿下您,只需要盯准了东宫即可。”“在意其他人又有什么意义?”“那马周进言之事,却是不假。”“但东宫那边无论官吏,还是东宫六率。”“附庸之物何等庞大。”“每日的花销,不也比我们大的多?”“如今咱们这边供需用度都开始紧张了,东宫所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再者说,那本括地志殿下您已经编撰完成。”“剩下的也只是选一个好时机献给陛下即可。”“在那之后,这开设的文学馆和滥竽充数之人,摆脱掉即可。”
第1046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