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其实,李世民说是对芙蓉园这几年为国为民所付出的一种补偿。倒不如是说,他身为父亲,对自己这个儿子的一种歉疚的补偿。不然的话,整个大唐有那么多为国为民效力的人。怎么就偏偏李秋有这种待遇?在李秋小时,以及在李秋长大的过程中,他都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如今自己成为了这大唐皇帝,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补偿一下自己的这个儿子?多赏孩子一些银钱花?更何况,李秋和他的芙蓉园,也确实是为大唐,为这些百姓,做了太多的事。李秋虽然爱财,但也算是用之有道。远比那些骄奢淫逸的王公贵族们强上太多了。听着李世民的话,在场众人心中均是颇为震撼。眼看着如今朝廷银钱运转捉襟见肘,如此的艰难。陛下竟然还对这北平王李秋如此宠溺。就连房玄龄和王珪,都是感到颇为的诧异。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心中更是觉得有些无语。这父皇对这李秋的宠爱,竟然比自己都要过分。可李秋他只是一个外臣。而自己,却是父皇的亲生儿子!到底哪里是亲,哪里是疏?眼看着李秋和芙蓉园又捞到了莫大的一个好处。宰相萧瑀接着说道:“既然陛下洪恩,免去了这茶引上每年至少万两黄金的赋税。”“想必李大人和芙蓉园,也要有所表示才是。”“这十几万大军的粮草,是不是幽州和芙蓉园,也能给予一部分支持?”“以此来缓解朝廷和大唐百姓的负担。”听着他的话,李秋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萧大人,即使你今天不提这件事。”“我幽州等十三州也会这样去做。”“去年我大唐多处交战,对粮草损耗那么大,我幽州十三州都已经支撑下来。”“也就不差今年这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了。”“只不过,我心中有一事较为好奇。”“萧大人您见到朝廷府库空虚,粮草不足。”“就想着四处从商人那里,从百姓那里要钱,要粮。”“可你为什么不问问我,为什么我幽州区区十三州。”“在养活了六七十万百姓的基础上,就能供应上整个大唐的军需粮草。”“可大唐剩下的那么多州府,却是连最基本的应该交的税赋都缴纳不全?”“在我们幽州等十三州,在燕云新城,甚至是在刚刚攻下的整个辽西。”“我治下的百姓户户都有存粮,不用担心过冬。”“无人饿死,更是无人乞讨。”“但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粮仓的关陇地带,山东、洛阳一带。”“路边却经常有饿殍出现?”“难道真就是,这些地域的耕地不如幽州多?”“土地难道比幽州还要贫瘠?”在听到了李秋的一席话后。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都是不由得皱眉。然后便是陷入到沉思之中。而被李秋直接发问的萧瑀,则是一时间有些迟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俗话讲,事出反常必有妖。如今的幽州等十三州,是得了李秋的作弊器效用。才能一骑绝尘,创造出一项项奇迹。对于萧瑀等很多人,都是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他们被问住,或是一时间陷入思维定式中,也是正常。这时候,长孙无忌皱眉缓缓问道:“记得当年你们幽州十三州不仅挺过去灾荒,还缴纳了足够的存粮。”“接收了不少流民之时,我还真好奇过此事。”“于是便顺路到你的幽州等地去看了看。”“记得当时,是你,还有宋佑等人接待的我。”“可是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记得那时候你们幽州的官员,从上到下,吃住均是同百姓们一起。”“整个幽州等十三州,也是上下一心,想尽了办法挺过去的难关。”“除了耕地,还可以捕鱼,打猎,吃野菜,菌类。”“这件事,回来后我也特意同陛下和很多人都说起过。”“你们这十三个州,官吏们能如此务实,廉政,爱民如子。”“百姓们也是淳朴,得到了很好的教化。”“又怎能不远超过其他的州府?”“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政绩,也是应当的。”听着长孙无忌的话,众人心中均是点头。以为接下来李秋要大谈一下这治理州府的成功之道。可是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李秋却是笑着说:“长孙大人,我们幽州有着很多有才干的官吏,也有着很好的百姓教化。”“此事不假。”“但就算是张蕴古,宋佑、程名振、范兴等等。”“这群人就算再有才干,再爱民如此,也未必就赶得上朝中的诸位大员,能臣们。”“像房大人、长孙大人、王珪大人、魏征等等。”“哪一个不比张蕴古等人更具才干和爱民之心?”“像我这个幽州大都督,说白了就是一位甩手掌柜。”“更谈不上什么治国之道。”“所以这幽州等十三州能取得目前的这种政绩。”“官员的人治和百姓的教化,只能占到原因的三成。”“而兴修水利,广泛的开垦农田,占其中的两成。”“其余的五成,全是因为种子。”听到了李秋的这番话,在场众人尽皆皱眉。“种子?”“李秋啊,你所说的这种子,难道其中另有玄机?”“你们那边种植的稻谷、麦、黍米等,与其他州府不一样?”李秋这时候点了点头,解释说道。
第1034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