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1 / 1)

第1012章“陛下,既然他们都敢把狗屎乱写在奏章之上。”“他们连尉迟敬德谋反这样大的一件事都敢诬告?”“臣为何就不能把他们写的这种东西撕掉?!”见李秋敢对自己顶嘴,李世民气势再增强几分。说话也重了一些。“他们是否诬告尉迟敬德,那也是要由朕来平叛,定夺。”“而你,就只需做好你的职责即可。”“你身为大唐的宰相,却连奏折你都敢撕。”“这成何体统?!”听着李世民的呵斥,李秋也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陛下,身为宰相,就是应当辅佐陛下治理好国家。”“若是连这等奸佞小人诬告朝中重臣的恶事都阻止不了,其他的那些小事做的再多又能有何意义?!”“陛下您只是一个人,若是什么事情都由您亲自来定夺的话,又怎能保证一次差错也不会出?”“若是再来一次当初张蕴古被权万纪诬告之事。”“那尉迟敬德可就没了!”听到李秋的这番话,李世民简直是气的头皮发炸。随之就从自己身旁的抽屉里取出来一把奏章来用大力丢到了李秋前方的地方。“放肆!”“你以为平日里状告尉迟敬德的人还少?”“你以为朕就会如此昏庸,连尉迟敬德都想要杀?!”“北平王!”“你竟敢在朕的御书房如此狂悖。”“难道你以为仗着自己的军功,朕就不敢撤了你的职,重责与你吗?!”这时候的李秋,也是怒气冲上了脑门,目光无比清明的正色说道:“陛下,臣从最开始到现在,既不贪图朝廷的银钱。”“更不会在乎所谓的权力、地位,爵位。”“我唯一的一个愿望,不过是为大唐,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情罢了。”“陛下要是把臣给撤了,臣不但毫无怨言。”“反而乐得清静,领着一家人游山玩水去了。”此时此刻的李秋,看在李世民的眼中,就跟一个自己身上长的肉球一样。十分的不舒服,但你却又偏偏不能把他怎样。这要是换成别人,敢这样跟自己叫板,李世民砍了他的心都有。可对面这李秋,是他最得意,最优秀,战功赫赫的亲生儿子。杀又杀不得。吵架又有些吵不过,毕竟这小子还占着理。同时,李秋同云中一样,向来是淡泊功名权力。逼急了,他还真干得出来撂挑子,跑去游山玩水的事情来。要说李秋唯独的爱好,那就是金子,可现如今他芙蓉园比谁都有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时间李世民还真就找不到整治一下李秋的抓手。最终,气急的李世民直接把李秋给轰了出去。眼不见为净。从始至终,御书房内的太监,以及门外的两名侍卫。吓得是肝胆欲裂,噤若寒蝉。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北平王,也忒大胆了!难道他就真的不怕死?!而李世民,在李秋退出去后,正处于气头上的他随意翻开了桌案上那三份由李秋重新粘在一处的状告尉迟敬德谋反的奏折。随之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同时愤怒的大骂了几声,“混账!”“这混账东西!”“简直是可恶!”“可恶至极!”就在这时,一旁的太监总管王贵,终于壮着胆子附和着说道:“陛下,还请您保重龙体。”“这北平王,端真是大胆至极。”“仗着自己有几分军功。”“丝毫不将陛下和朝廷放在眼里......”还不等他的话说完,他就察觉到了一股无比锐利,饱含杀意的目光从李世民那边投射而来。“你区区一个宦官,竟然敢在背后妄议朝中宰相,朝廷的大将军?!”“难道你也想学那汉朝之时,宦官干政不成?!”“来人,把这可恶的太监拉出去砍了!”在唐初,朝廷对宦官的限制是非常严的。可是在唐末,当时的宦官干政的严重程度,也仅仅是比东汉末年十常侍时好一点。若是唐太宗李世民能活过来,看到那种景象后,会不会被重新气死?一听到李世民的旨意,当即就有门口的侍卫大步走进来,要执行命令。而那太监总管王贵,自然是吓得魂飞魄散。抓住了自己最后的一丝机会,不断的砰砰磕着头。嘴里面连声呼喊,求陛下看在往日服侍陛下的情分上,饶自己一命等等。还别说,一向念及旧情的李世民在深呼吸一口气后,还是饶了他的死罪。但还是予以重惩,把他从太监总管贬为了最低等的太监。算是彻底淡出了视野。另一边,在李秋离开了皇宫之后。一直苦苦等待在这里的唐俭和房玄龄两人,也当即从马车走下来。关切的询问结果。之前在李秋进宫后,他们两人也就急匆匆的来到此地等着。同时遣人进去打探风声。一旦可能出现较坏的结果,他们也能来得及赶进宫去,替李秋求情。这时候,面对着他们的询问,李秋也是叹了口气。说自己刚才因为这件事和陛下吵了几句。然后陛下大怒,就把自己给赶了出来。别的倒是没说什么。听着他的话,一旁的唐俭和房玄龄两个,只觉得自己头皮发麻。尤其是一贯谨慎的房玄龄,简直是背脊发寒。“唉,李秋啊。”“你得是有多大的胆子,有几条命啊?!”“这种事情,你跑进去主动认错,陛下能饶你都是万幸。”“你怎么还敢跟陛下顶嘴,吵架啊?”“哎呀,你这可真是初出牛犊,无知者无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