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1 / 1)

第960章尚书右仆射的一纸政令,还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当即就有人去告知那位兵部侍郎吉刚,让他立即动身前往西域的前线。去找李靖报到。而整个兵部,也彻底交由郭福善代理。上下政令也瞬间通畅起来。这时候,李秋又看向郭福善,随之问道:“老郭,怎么样,现在再做起事来,就没有之前的那番掣肘了吧?”“现在可能你就是累了点。”“等回头,要是有合适的人选,咱们再进行补充一下。”听着李秋的话,郭福善憨厚的笑笑。“李相,同这掣肘相比,这累点我倒是真不怕。”“最起码累的有价值,都累在了公务之上。”“不像以前,都累在了内耗方面。”“眼下我们兵部这边倒是清静了,但您这里却是闹出了太大的动静。”李秋这时候也开始快速处理起那一摞兵部的公文起来。同时一边说道:“老郭,你还记得当年杜大人和李靖大帅他们把我诓来做兵部侍郎那时候吧?”郭福善急忙笑着点头,“记得,记得,甚至是当时李相你说过的话,审批过的文书我都记得颇为清楚。”李秋这时候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太好不过。”“回头你有空时,就把当时我骂过的关于兵部的各项弊端。”“你全都给整理出来,形成一份文书给我。”“正好趁此机会,咱们把这些积弊处理一下。”说着,李秋皱着眉头把手里正在看着的这份文件丢给了郭福善。“老郭,以前我记得,兵部的政令文件,处理起来还算简明。”“怎么现如今,我觉得不大一样了呢?”“繁荣拖沓,啰啰嗦嗦,弄的乱七八糟的。”这时候,郭福善急忙给李秋解释。“李相你有所不知。”“在杜大人过世之后,这尚书右仆射和兵部尚书之职,几经变迁。”“每一位上任的大人,理政的风格也不大一样。”“想当年,杜大人对兵部的事情比较精通。”“且当时由于正处于我大唐用兵最甚,交战最激烈之时。”“所以杜大人要求的风格就以简明扼要为主。”“每一份文书、上表都寥寥几句话。”“只要能把事情的关键说清楚就可以。”“但后来,咱们兵部的上表、文书,渐渐的就同其他部门一样,变得越发的规矩和篇章华丽。”听到此,李秋点了点头。“这样的话,我就懂了。”“老郭,这件事你也一同处理一下。”“将现有的所有规矩,统统更替成以前杜大人所在时那样。”“兵部这边也就给其他部门打个样,一切以务实,简明为主。”“不要那些乱七八糟的。”“更不要什么引经据典,弄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听着李秋的话,郭福善连连点头。就是他的心中,也是喜欢以前杜如晦所在时的那种做事风格。高效,快速,直接。随后,李秋干脆把这一摞文书又给郭福善带了回去。让他以兵部尚书的职权去试着处理。等到有他处理不了的,再过来找自己。如此一来,还能更轻松些。等到郭福善一走,一旁的房玄龄很是欣慰的轻叹了一口气。“李秋啊,你可能想不到。”“自从克明故去后,咱们这尚书省,好久都没有如此轻快过,高效过了。”“在以前,我负责的是这六部之内的梳理。”“克明他不怕得罪人,专门是来做的恶人。”“那时候的尚书省,效率颇多,政令也较为的通畅。”“上传下达,几乎没什么阻碍。”“后来,这右仆射之职,几经更迭。”“但没有人,再能达到克明那时候的效率。”“就算是长孙无忌,也是一样。”“我这个人,待人宽容,是做不来恶人的。”“而长孙无忌,更是长袖善舞,上下融洽。”“但从根本上却解决不了问题。”“就好比兵部目前的状况,兵部尚书空缺。”“兵部侍郎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却找了一个颇有资历,但不通兵略的人来担任。”“郭福善他不知道偷偷找我求助了多少次。”“可直到你来,才算是解决掉这个问题。”听到此,李秋打了一个哈欠。“房大人,要不以为咱们两个也职责分工?”“你统管六部之政务。”“而我,专门的负责做恶人。”“谁不听话,我就收拾谁?”“不知你看如何?”房玄龄这时候被他给气笑,“你呀,亏你也想的出来。”“别忘了,陛下和太上皇把你弄来做右仆射,是为了让你增加阅历,来锻炼来的。”“可不是让你来得罪人的。”“再者说,这世上不论哪一样本领,学到手了,都是有用处的。”“就像你此刻,正因为你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兵部侍郎。”“所以对兵部目前的指导,就有的放矢。”说到这里,房玄龄又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先不说这些。”“李秋啊,我这里有一件事,已经思索了多日。”“正好你来,帮我参谋一下。”见到房玄龄如此认真和郑重的样子,李秋也随之认真起来。“房大人,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就行。”房玄龄点了点头。“是这样,目前距离克明故去,也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已经守孝完毕。”“年龄也都已经不小了。”“陛下的意思是,对克明的后人,予以重点照顾和安排,以示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