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我大唐的大军应该就会很快撤离回来。”“我幽州那边,也是如此。”“我觉得,近连续几年,怕是我大唐的边关都要战事不断。”“此处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了。”听着李秋的话,太上皇李渊不由得心中叹息,摇了摇头。“李秋啊,上次你来时,我嘱咐了你多少遍?”“让你多留意,多参与一些朝中重大政务。”“可你倒好,压根就没放在心上。”“我问你,关于朝廷下诏,命太子督尚书省诉讼等政务。”“关于太子和魏王到承庆殿中旁听一事,你可曾听说?”“你又是怎么想,怎么看的?”一听到这个问题,李秋顿时心里轻松不少。要说被太上皇问其他不熟悉的治国理政之策,李秋回答起来都是颇为的费力。但唯独对于李世民的这群皇子们,他可是耳熟能详,知之甚多。论看法和观点,他简直是张口就来。“啊,太上皇您指的是这个。”“这件事我也是听说了。”“明摆着,是陛下想要让太子和诸位皇子们齐头并进,共同进步。”“相互比着,比着,总能逼出来一位我大唐将来的圣德明君来。”“身为我大唐武将,朝中重臣,永远都是效忠陛下,效忠朝廷。”“也正如太上皇您老人家之前总教育我的那般。”“关于东宫和诸位皇子的事情,我和我芙蓉园能避就避。”“离他们和这个漩涡远远的。”“现如今孩子也大了,等过完这个年节,不行我们就返回幽州去。”“以免再惹出祸事来。”眼看着太上皇越来越难看的面色,一旁的罗可心悄悄的拉了拉李秋的衣襟。李秋顿时会意,急忙补充笑着说道:“不过太上皇您放心。”“我们还会经常回来看望您,陪您老人家的。”听到此,太上皇心中不由得暗自着急。若是以前的那个李秋,要是有此刻这种觉悟,太上皇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巴不得李秋带着全家远遁幽州,不要再留在长安这种是非之地。他对于皇子之争的这种避世,中庸之道,也是颇为的难得。可眼下,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上皇还指望着,让自己最欣赏,最疼爱,最有能力,最孝顺的这个亲孙子,接替这整个的李唐江山。李世民刚刚下达的那份诏书,无异于打响了储君之位争夺的第一枪。所以越是到了这种纷争时刻,李秋就越要往前冲,越要去积聚自己的实力,打败其他所有皇子才行。这个时候你跑去幽州干嘛?要是这皇位,最终没能传到李秋的手上,怕是他就是死,也不会瞑目的。可是如今当着李秋一家人的面,太上皇又无法明说什么。只能轻叹一声,缓缓的说道:“李秋啊。”“你说的那些东西,都对。”“也被很多的朝臣,官员们,视为信条。”“明哲保身嘛,也没什么过错。”“但是李秋你却不一样。”“从骨子里,从本质上,你与他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这人啊,能力越大,承担起来的东西也就越多。”“就好比之前突厥几次三番的打到长安城下时一般。”“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退缩,逃跑,避祸。”“趋利避害。”“但唯独你,逆流而上,最终为这大唐,为天下苍生立下了赫赫功名。”“这,也许就是你的命,上天注定本就是该由你来去做的。”“这一次的朝廷下诏,你看的很准。”“李二他这么做,无异于引火烧身。”“我不想再看到当年的人伦惨剧再度重演。”“而李秋你,在这种时刻,更不应该去选择避祸。”“如今的你还要像当年一样,逆流而上,入朝为官。”“用你自己的力量,去将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这,或许就是你的命。”“你欠这个大唐的。”太上皇其实也是无奈,不敢说出李秋的身份,只能扯上一些玄学出来。但偏偏碰了个正着。一席话正中李秋的心口,敲击到了李秋潜意识里最薄弱的地方。怎奈,拥有着后世意识的他心虚啊......难道正如太上皇所说,自己是欠大唐的?按将来发生的这乱七八糟的皇子纷争,自己真的要主动一脚踩进这个粪坑之中?可是到时候自己支持谁啊?太子李承乾?不行。一旦他上了位,称心怕是第一个害的就是自己。吴王李恪?老冤家,自然是不可能了。至于这最后的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他的心里均是不舒服。见到李秋沉思在那里,不住的思索。太上皇这才略微松了一口气。随之便问起幽州那边的军政事务起来。这方面,一直都是罗可心远程操控着的。对于太上皇的问题,她也就彻底接了过去。简洁,但全面的就把幽州那边的情况说了一下。听到此,太上皇脸上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目光。“哎呀,可心啊。”“真是没想到,这无论是政务,还是兵略,你这丫头可是比李秋这混小子强上太多。”“能有你和武珝这么两个丫头陪在他身边,真不知道这小子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你刚才说的,以及做的那些,都非常不错。”“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们一下。”“无论是这幽州十三州,整个辽西走廊,还是燕云城。”“都必须要牢牢抓在你们家的手上。”“千万不要让外人,窃了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谁,都不要让他们插手你们自己的内部军政事务。”“这是你们的新底线,你们务必要牢记。”“可心丫头,你从小就是跟随你爷爷长大的,很多东西你应该是懂的。”“你爷爷那个人我了解,他培养出来的孙女,差不了的!”
第936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