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在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交上来的卷宗上,已经将案件的经过,责任划分说的很详尽了。李秋有过,也只是小过,无非是在生死关头选择自保罢了。像郭章和那些丧尽天良的官差们,完全咎由自取。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就算是李秋不杀了他们,李世民也绝不会轻饶了这群败类。可是......眼下怎么去处理,判决这次的事件,却是让李世民犯了难。在这里,已经同案情没有了太大的关系。要是让他严惩李秋?他做不到。李秋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行得正、走得端,一身的正气与功勋,更是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处处为着大唐着想。更何况,这件事情本身也就不是李秋的过错。但要是从轻处罚,直接赦李秋无罪,那群联结在了一起,绑架了整个大唐江山的士族们,是没有办法交代的。到时候,若是弄的所有官员罢工,军队中的士族将领哗变,严重的话就是天下动荡。这种损失,他和眼下的大唐是绝对承受不起的。于是乎,李世民想要静一静,挥挥手让房玄龄先退下。他得思索出一个既不严惩李秋,又能安抚这些士族,平息这件事的万全之策才行。就这样,在三堂会审完成之后,卷宗交到了李世民案前后的连续几天。李世民都没有任何的表态和动静。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去。如此一来,这群士族们,朝臣们再次不干了。早朝上,承庆殿中,御书房内。反正是但凡他们能见到李世民的时候,都在催促着李世民将这个案件做一个了结。给士族郭家和天下士族们一个交待。逼迫的李世民心中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表面上还得继续安慰着他们这群人。就在三司会审的卷宗交到了李世民这里的第三天。让李世民感到最为愤怒和寒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天下午,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等几个皇子同时来到了李世民的御书房。一照面,他们几个就躬身施礼,同时请求严惩恶徒李秋。这时候,李世民的眉头紧皱,冷笑一声。“哦?”“如今连你们几个都逼迫朕严惩李秋来了?!”“好啊,那就先说一说你们想要严惩李秋的缘由。”见到李世民如此发问,他们几人纷纷说道:“父皇,这李秋目无法纪,私闯县衙,劫持大牢,还斩杀了朝廷任命的县令郭章。”“以及那么多的官差。”“这种事情按律当诛,又有什么理由的?”李世民点点头,然后将案头的三司会审的卷宗让太监传给了他们。“好啊,既然你们说律法。”“那就好好看一看这三堂会审传上来的卷宗和证人的签押。”“然后告诉朕,按照你们所说的律法,这件事该如何去处理?”随后,这份卷宗在太子、魏王等皇子的手中传阅了一遍。在看了这份卷宗之后,众人的面色均不是太好看。略有些打脸的感觉。要是真按照律法的话,这长泽郡王李秋虽然有错,但是绝对够不上严惩的。那县令郭章和那些衙役,自己找死,动用弓弩,蓄谋射杀一位大唐的郡王。这与谋反也差不了多少了。绝对是胆大包天,死有余辜。可是,他们今天被那些朝臣们恳求,推到这里来,可不是为了替李秋解脱的。这时候,太子李承乾躬身说道:“父皇,若是按照大唐律法的话,严惩李秋确实是事有偏颇。”“不过这一次的事件,他造成的影响实在是过于恶劣。”“就连三省六部,长安城内的诸多官衙都已经停摆了好几天。”“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让朝堂恢复正常。”“儿臣认为,李秋他也应该为他自己做出的事情负责。”听了他的话后,李世民的眼底深处,闪过了一丝盛怒怒气。然后冷着脸点了点头,“好!好一个太子啊!”“你的意思,朕懂了。”“不杀李秋,不足以平士族们的怒气。”“那么将来有一天,甚至是明天,后天,这群士族们,朝臣们联系在了一起。”“然后来威逼朕,说不撤销你的太子储君之位,他们就不干,就不上朝。”“那么朕也应该将你给撤掉,换一个别的皇子当储君了是不是?”一听到李世民这一番敲打意味十足的话,太子李承乾当即吓得面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皇,儿臣知错了!”看见李承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旁的胖乎乎的李泰心中得意。然后躬身说道:“父皇教训的是。”“我等身为大唐皇子,就更应该站在大唐百姓,大唐律法,正义的一方。”“不应该受那些士族群臣们要挟,绑架,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他这突如其来的变脸,见风使舵,讨好李世民的做法,弄的太子李承乾和齐王李祐等人,心中愤怒无比。可是无奈他们没有人家李泰反应快啊!果不其然,在听到了李泰的这番话后,李世民的面色略有改善。“李泰说的这番话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尤其是承乾,你是太子,一国的储君,就更要有这样的一个主见才行。”“你要无时无刻的想清楚,这个大唐,是我李家的大唐,还是那些士族们的大唐?!”“行了,你们先都退下吧。”“关于李秋之事,朕自有决断。”
第368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