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1 / 1)

第1010章像他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口若悬河。他们的志向高远,都是用嘴去说的。可是这北平王,从来不说些什么,只是坚定不移的一步步的去做。面对着世人的质疑,他也从不去解释什么。看现如今,人家已经平定了突厥。并屠戮掉了突厥太多个部族。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斩草除根。如此一项丰功伟绩,却也不见人家居功自傲和洋洋自得。反而继续的低下头,又把目标放在了辽东诸国身上。大唐能有这样的一位将领和宰相,才真的是江山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事。......随着太子东宫事件的不断发酵。这件事自然也传到了李世民那里。当听太监总管王贵小心翼翼的说完这件事之后。李世民当即是恼怒的把手中的奏折都直接丢到了地上。“一天不知道想着怎样为国做事,为百姓谋生计。”“却去专营权谋政斗,这些蝇营狗苟之事。”“他是太子!”“未来我大唐的储君!”“难道整日里研究那等小道,以后就真的能够治理好国家吗?”“他的目光,怎么就会如此的短浅?!”“而且你就算搞一些手段,搞也就搞了。”“偏偏还搞不明白,弄出来这等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之事。”“简直就是丢脸!”眼看着李世民不断的发火。一旁的太监总管王贵,无比小心的劝慰。不断的帮太子那边解释,开脱。半晌之后,李世民才算是消了些气。然后深叹一声,吩咐下去。两天后,他要在宫里摆下酒宴。专门款待一众军中将领。现如今,因为太子之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世民身上。这种时候,无论他心中怎样愤怒,可必须要站出来,替太子撑口袋。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就在这时,朝堂之上又发生了一件惹得李秋动怒的大事。那就是竟然有人诬告,说尉迟敬德要谋反!而且里面举报的内容,也颇为的缺德。都是一些闲言碎语,比如尉迟敬德说过的对圣上和朝廷不敬的过分气话等等。这种东西,本就是捕风捉影,极难查证的。就以尉迟敬德那种火爆性子,任谁一猜,他当着那么多王公大臣的面。受到李世民如此斥责。定然也是心中憋屈,愤怒。背地里说出这样的话语,也是极容易产生联想的。一旦这东西报上去了,无论结果如何,对举报之人,都没什么影响。可是对尉迟敬德以及他的一家人,产生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起初时,房玄龄一直将这份奏折压在了自己手中。可是到后来,又报上来了两份内容差不多的。房玄龄隐隐觉得有些压不住。可是这种东西,他又不能往上报。所以就陷入到了两难之地。他这个人,一遇到这种纠结之事,忧愁之色就容易上脸。就连李秋,都能轻易瞧得出来。于是乎,他就好奇心起,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能让房玄龄为难成了这样?不仅是他,就连尚书右丞胖子唐俭,也跟着一起起哄。最终,无奈之下,房玄龄就将这三份奏折都给拿了出来。一见到这种,唐俭是气的破口大骂。而李秋,更是变得两眼几近喷火。“到底是谁写的这混账奏折?”“我现在就去找到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他们疯了不成,竟然也敢去诬告尉迟敬德谋反?!”“怕就是全天下人都反了,也绝不会是尉迟敬德!”见到李秋炸了庙,房玄龄不由的叹气。之前他不敢将这份奏折拿出来给李秋观瞧,就是怕李秋压不住火。徒生事端。这时候,唐俭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非常郑重的劝他:“李秋,你现在可是这大唐的宰相。”“不是你军营中的大将军!”“就算你找到了写这份奏章的这个人,结果又能怎样?”“他区区一个六七品,无足轻重的小吏,难道你还真敢打他一顿出气不成?”“到时候白白丢了你一个宰相之位,你觉得可否划算?!”“而且像这种东西,本就是不会断绝的。”“在皇城之内,就是专门有这样的一群人,闻风评奏事。”“这就是他们的职责和作用。”“今天你找了这个算账,明天另一个又蹦了出来。”“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无法避免的。”“其实不仅是尉迟将军,就是我,房大人,尤其是李秋你。”“你以为奏你的奏本少?”“眼下只因为,上次的酒宴事件,尉迟敬德受到了陛下极其严厉的训斥。”“这群人跟风一起奏本尉迟将军罢了。”“房大人压下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肯定还会有其他奏章通过其他渠道交到了陛下那里。”“所以我觉得,若是房大人因为这奏折一事犯愁的话。”“那就不用再冒险继续压着了。”“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反而还容易被御史抓住,奏房大人一本。”一听到唐俭的话,李秋更是一脸的愤怒和匪夷所思。然后将这三本奏折拿到了手中,难以置信的问道:“就这种摆明了的诬告,狗屎一样的东西。”“难道我们还要上交到陛下那里去?”房玄龄这时候叹息一声,感慨这就是定好的一套流程。目的就是为了能让陛下广开言论,知道更多外面和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得不为之的一件事。听到此,李秋实在是转不过这个弯来。明知道这是一坨狗屎,自己不小心被恶心到了不说。还要亲手拿着去喂给陛下。你又偏偏对这种东西没有办法。这种让人火大、憋屈的东西,李秋又怎么肯干?随后就在房玄龄和唐俭那无比惊恐的眼神下,直接就把这三本奏折给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