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到哪里去了,不开饭,你还不来吧?”夏老夫人搂着那孩子,笑着说。
安秋见了,忙放下筷子,舔舔嘴,摆出和蔼可亲的笑容,看着着孩子,说道:“想必这便是侄儿吧。”
“谁是你侄儿?你这边陲小国的人。”那孩童叫道。
“休得乱说。”夏老夫人轻拍着他的肩头阻止道。
那孩子瞪了安秋一眼,转身离开了戏院。
“孙少爷,越发活泼了。”同桌的人缓解着尴尬。
安秋并不在意,笑了笑,见又上了一个新菜,上菜的小厮喊着菜名,血鸭。
这可是永州名菜,家家户户都会做,家家户户口味都不同,就像蜀地的泡菜一样。
安秋吃得心满意足,心想着,往后日日都要吃饱喝足,保住性命,他日若能救出家人,远走高飞,管他什么两国盟约,什么天下一统。
饭罢,愿意留的客人就继续听戏或是逛一逛园子,晚上接着吃喝。乏了的就安排着一个个送回府去。
夏老夫人疲倦了,由一众嬷嬷婢女拥着回去休息。来客都由夏玄侯和安秋招呼着。
“听闻夏府有名景,恩院荷风。今日难得到此,又正值盛夏,少夫人可否带我观赏一番。”突然有个女眷说道。
安秋听戏听得正昏昏欲睡,听见这么个要求,只得求救地看着丁嬷嬷,丁嬷嬷点点,安秋笑道:“我也是初来,不如由丁嬷嬷带路,我们一同前往吧。”
一众女眷听了甚是高兴,纷纷站起来,跟着安秋和丁嬷嬷往外走。
沿着游廊,一直往东走,来到一个圆形拱门前,门头白底黑框的扇形匾额上写着“恩院”两个字。
从拱门进去,一个中字型的荷花池,池头立着块一人高的山石,上书“碧云池”。
池中垒石成桥,池外古松成荫,半池的水被浓密的荷叶遮蔽,黄的、粉的、朱红的各色荷花开得花瓣挺立,精神得很。
“这靖王钦赐的园子就是不一样,这松怕有几百岁了。”
“这样小巧挺立的小莲花,我在别处可没有见过。”
一众人说着,过了石头桥,一到树荫顿感清凉。古松间,还有一座亭子,亭子中间的石桌上,早有侍者备好了各色茶水点心。
亭子中坐着两个衣着华贵的女子,背对来人。其中红衣女子侧着身子,嘀嘀咕咕地跟黄衣女子说着些什么。
“呦,这不是郡主吗?”同行的女眷说。
众人齐齐地给郡主请了安。
安秋忙也跟着问安。
黄衣女子微微侧了身,傲慢地一挥手。
“少夫人,我们自在瞧瞧,您不必陪着了。”一个贵妇说。
旁人听了,纷纷称是。
“少夫人,你也自在走走。老奴在这伺候着。”丁嬷嬷说道。
安秋不解何意,又想既然都打发我走,那我走吧。
安秋早就看着古松间有一条小路,后面似乎有一片竹林,正想去一探幽境,便笑着应承了。
安秋带着一个婢女,往那个静谧的小路走去。
小路是青石条铺就的,从碧云池中引出了一条小溪流,沿着小路往松树林外的竹林伸去。
安秋见这景致颇有地处南方家乡的意味,很是喜欢,便沿着青石路往里走。却见竹林中竟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安秋进了树林,坐在石凳上,吹吹风。
“你就是项国来的公主?”
忽听见有人说话。